今天在探讨估值以及策略之前,有一些话想跟大家讲一讲。耽误一些时间。
一直到昨天下午,我还在加紧整理往期邮件。仔细校对,分类整理。希望能如之前的约定,在春节前提供给大家,可以利用假期系统的看一看。进度已经到了2016年的6月。但是,昨天在某投资论坛,赫然发现一篇谈论量化投资指数的帖子。打开帖子,真是无比震惊。从估值计算方式,到指数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图表我这里因为长度不够截断,在他的帖子里居然也在那一列截断了),再到整个定期不定额投资的交易理念、方式,甚至细化到与估值百分位结合,不能说完全,可以说97%都出自我们的邮件。作者在论坛发帖的同时,开了量化投资指数的公众号,把这一整套系统完全搬到公众号上,甚至从这个月开始,也在月初开始发布投资计划。看来,是要大干一场了。
一刹那,我感到无话可说。
很多朋友跟我讲,每天下班已经习惯打开邮箱看我的邮件。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自己,用经验、数据聊投资。是的,不知道各位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老朋友”的感觉?很简单,我是在用“心”写东西。一个人是不是在用心写东西,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我的所有交易策略,都是我用了十几年慢慢积累,慢慢摸索。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中,不断改进,完善。在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策略、方法、品种没来得及说。不是我不想说,而是还没到时候。到了合适的时候,有了机会,我当然会像之前的邮件一样,事无巨细,把每一个细节,注意事项,都全都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我的所有策略,虽然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一点点看他长大,非常疼爱。但对于大家,我并没有什么保留,全都拿了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大家在未来的投资之路上走得更好。
昨天晚上看到那个帖子,不禁让我思考,我是不是做错了?这份邮件之所以收费,并不是我缺这几个钱。本来就关了订阅入口,现在这么点人,每个人一天一块多,赚什么钱?之所以收费,就是为了让这些最珍贵的东西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不至于扩散太广。各位,我一再强调,有些东西真的不能太多人知道。我们不说那些套利的好机会,就说定期不定额。
我在雪球有11万关注者,在公众号是将近4万。不仅如此,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出版社找过我,让我出书。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人都根据估值买指数,别说传播的更广,就算这十几万人一起动手,你觉得咱们还有任何希望买到便宜货吗?我告诉你,没有!徐翔会把自己怎么炒股告诉所有人吗?王亚伟呢?你知不知道有一句话:当一个策略用的人太多,它就没用了?ETF计划只是一个结果,我可以控制策略在它身上发挥多少作用。你把策略告诉所有人,你认为它还会有用?
A股好赚钱,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极不成熟的市场。涨得疯狂,跌的也疯狂。如果很多很多人掌握了这样的策略,你、我、各位朋友,就真的吃不到什么大肉了。当然,这位朋友也许根本也没想从股市赚钱。出名立万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重点想说的是。朋友们,对不起。我可能再也没法像以前一样,把我所有的经验、策略、技巧、投资方法,100%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了。以前有人拿数据出去卖,也就算了。数据这个东西,没有策略配合是毫无用处的。然而,现在已经不是拿我的数据和策略出去卖的问题了,而是为了出名,免费的,大范围的扩散。你收费去卖,我能接受。因为这不会传播太广。你免费去送?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让我的孩子给朋友们表演节目,逗大家开心还行。你让我把孩子放到大街上免费送给别人?
我也想像以前一样,给大家像朋友一样写信。不过从这一刻开始,我怕自己确实没法再做到。因为我知道,看信的人,不只是朋友。
sorry,往期的邮件,我暂时没法提供给大家。
一时间,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希望这位朋友,或者还有别的将策略大范围扩散的朋友,好好的想一想。你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几个月”的研究,是不是真的能支撑你出名的欲望。如果要我建议,还请踏踏实实在资本市场上经历几轮风雨,赚到千万财富之后,再来出名,这样,可能会比较好。我没有任何权利阻止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过,真的请你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不要全盘照搬别人的。那时,当别人剽窃你的成果的时候,你才会从内心明白我的感受。另外,我始终绝对不相信,一个没有自己东西的全靠抄袭的人,会成为名家。这怎么可能?
最后,也请各位朋友不要去那个帖子里指责发帖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我们可以不满,但还请尊重别人。谢谢大家。至于我,既然我无法改变,那么,我就选择沉默。
始终相信,世界上是有天理这件事的。
–––––––––––––-
说完无关的,继续今天的邮件。
今日大小股票涨跌不一。我们根据估值买入的50、恒生、红利继续上涨。小股票跌的比较惨。今天我一直在考虑的,是今晚计划要买什么品种。从全市场估值看,买入是一定的。正常仓位应该配置到11-15%比较合适。毫无疑问,现在计划的A股仓位略低。
红利一份当然是没问题。虽然涨得很多,但我们的原则就是看估值,所以也要闭着眼睛买。还有一份颇让我费了些心思。医药不能再买了。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医药已经买了2份。之前跟大家说过,在高的地方买太多,就很难摊低成本。医药未来最多会买10-15份。如果在这个位置买3份,恐怕以后会比较麻烦。医疗倒是在历史百分位不高。但各位看行业图。现在的绝对估值,在历史上是处在较高位置。做网格没有问题,长期仓位买入就需要慎重。综合考虑,我初步打算会买入一份养老。
各位,整个长期计划投入之前的思路,基本就是这样。大家的建仓思路应该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了。
回答问题:10月28日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在文中说“我们的预期收益目标是年化15%,这已经是大师级别了“,我记得您还说过您在过去12年取得了超过10倍的盈利,这两个数字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即使考虑到底部重仓,这两个数字还是比较悬殊。我甚至都有点怀疑您这是在给身处风险大过收益阶段的我们的心理按摩,意在让我们不要轻举妄动,而不是事实了,嘿嘿。
“
我一直很不喜欢谈论自己十几年的历史收益率。不是太低,而是查无实证。很多人一张嘴就是自己过去多少多少倍,也许是真的,但很多是水分颇多。我既然无法,也不想提供自己的历史收益率,所以干脆不说。我只能说,计划的收益率远低于我个人在资本市场的复合收益率。当然,计划是有超过十倍的收益率。
然而,朋友,你要知道计划是为什么有超过十倍的收益率。很简单,0607那个超级无敌大牛市。咱们简单做一个数学题。假设每个熊市都不亏钱(我都做到了,有据可查),每个牛市大致跟上80%。那你会有多少收益?
0607涨了6倍,就算是你赚了5倍吧。09年翻了一倍,就算你赚了80%。12-15年大小股票平均涨了3倍,就算你赚了2倍。请问,你的收益率是多少?
18倍。
那么你再看计划的10倍,还多吗?
这10倍,至少有一半是运气!是因为碰上了几个大牛市而已。然而,你再让我预期,未来还会不会有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超大牛市?我可不敢说。
我能预期的,就是如果没有那样的超大牛市,我们能赚多少?年化10%-15%,我想,是一个踮起脚尖能够到的收益率。
更多的,就再次交给运气吧。